熱力膨脹閥是制冷系統的重要自控元件之一,主要由閥體、感溫包、毛細管等三大部分組成。按照平衡方式不同分為外平衡式和內平衡式,一般安裝于儲液筒和蒸發器之間,有調節制冷劑流量的作用,在冷凍冷藏設備、冷水機組、機房空調等設備上廣泛使用。
將冷凝器冷凝后的中溫高壓制冷劑節流降壓,成為容易蒸發的低溫低壓的汽液混合物,進入蒸發器蒸發,吸收外界熱量;根據感溫包得到的信號,熱力膨脹閥能自動調節進入蒸發器的制冷劑流量,以適應制冷負荷不斷變化的需要;熱力膨脹閥通過流量的調節使蒸發器具有一定的過熱度,避免液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引起液擊。熱力膨脹閥是否正確安裝,將直接影響制冷設備的運行工況,因此必須合理的安裝:1、必須安裝在吸氣管的上方,同時需要保證感溫包緊貼著吸氣管。感溫包盡量裝在靠近蒸發器出口處的水平吸氣管上,應遠離壓縮機的吸氣口,且不宜垂直安裝。如果必須使感溫包安裝在豎直的吸氣管上時,則感溫包的毛細管應從感溫包的上端進入,感溫包的頭部朝下。2、為使感溫包免受正在冷卻的空氣或液體的影響,應該纏一層保溫材料。感溫包需要用銅片、不銹的機制螺絲和螺母固定在吸氣管上,并且將表面的氧化皮清除掉,露出金屬本色,避免由于接觸不良而降低傳感的靈敏度.3、感溫包均不易安裝在吸氣管有積液、積油、管接頭或其金屬部件的地方,以免造成感溫包反應滯后,影響熱力膨脹閥穩定工作。根據吸氣管管徑的不同,感溫包在水平吸氣管上的安裝角度不同:φ12-16管徑,感溫包宜安裝在吸氣管的1 點鐘”位置;φ18-22管徑,感溫包宜安裝在吸氣管的2 點鐘”位置;φ25-28管徑,感溫包宜安裝在吸氣管的3 點鐘”位置;φ32-35管徑,感溫包宜安裝在吸氣管的4 點半”位置。在調整熱力膨脹閥之前,必須確認制冷異常是由于熱力膨脹閥偏離最佳工作點引起的,而不是因為氟利昂少、干燥過濾器堵塞、濾網、風機、皮帶等其他原因所引起的。同時必須確保感溫包采樣信號的正確性,感溫安裝位置必須正確,不可安裝在管道的正下方,以防管子底部積油等因素影響感溫包正確感溫。如果流量太大,則可把調節螺桿按順時針方向轉動(即增大彈簧力,減小熱力膨脹閥開啟度),使流量減小。反之,如果即供液不足,則可把調節螺桿朝相反方向(逆時針)轉動,使流量增大。由于實際工作中的熱力膨脹閥感溫系統存在著一定的熱惰性,形成信號傳遞滯后,運行基本穩定后方可進行下一次調整,一般需10-20分鐘,直到過熱度應在5-8之間。一臺機房空調在兩個壓縮機都運行,回風22.5℃,送風16.8℃,空調制冷效果不明顯。觀察發現制冷劑充足,排除少氟和過濾器堵塞。進一步檢查,發現兩臺空調壓縮機回氣有過熱、熱力膨脹閥出口處溫度偏低現象,用數字式溫度計測得其中蒸發器出口溫度為18℃,壓力表測得回氣壓力為3.2kg/cm2,對應的溫度為-5℃,過熱度為23℃,明顯偏離正常的過熱度,從而診斷為膨脹閥開啟度不夠,決定調整膨脹閥開啟度。正確調整后,蒸發器出口溫度為12℃,用壓力表測得回氣壓力為4.8kg/cm2,對應的溫度為4.5℃,相減后過熱度為7.5℃,送風溫度明顯下降。通常表現為,制冷系統開始運行時制冷正常,但過了一段時間,蒸發器開始出現融霜現象。待融霜過程結束以后,蒸發器恢復制冷狀態,過一段時間后再次出現融霜現象。對于熱力膨脹閥輕微冰堵, 可用開水持續燙閥體即可化開冰堵,如果冰堵程度比較嚴重的,需要更換干燥過濾器。通常表現為,熱力膨脹閥的進口處出現結霜,進液管的溫度比常溫低,甚至結露。壓縮機的吸氣壓力低于庫溫下的相對應的正常壓力,冷庫內溫度下降緩慢或不下降,這說明熱量膨脹閥存在臟堵現象。消除臟堵需要拆開熱力膨脹閥,取出濾網,清洗過濾網的雜質(嚴重的需要更換過濾器)。通常表現為,熱力膨脹閥的閥孔被凝固的潤滑油堵塞而阻礙制冷劑流動的現象。一般發生在低溫制冷系統,或選用凝固點偏高,以及劣質冷凍油所致。遇到制冷系統油堵問題,通常需要更換冷凍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