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的溫度單位(溫標)有三種:攝氏溫度、華氏溫度、絕對溫度。
攝氏溫度(t ,℃):我們經常用的溫度。用攝氏溫度計測得的溫度。F (℉) = 9/5 * t(℃) +32 (已知攝氏溫度求華氏溫度)t (℃)= [F(℉)-32] * 5/9 (已知華氏溫度求攝氏溫度)絕對溫標(T,oK):一般在理論計算中使用。絕對溫標與攝氏溫度換算:T(oK)= t (℃) +273 (已知攝氏溫度求絕對溫度)在制冷中,壓力是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,即壓強,通常用壓力表、壓力計測得。壓力的常用單位有:
1Mpa=10bar=1000Kpa =7500.6 mmHg = 10.197 kgf/cm21atm=760mmHg=1.01326bar =0.101326Mpa1bar = 0.1Mpa ≈1 kgf/cm2 ≈ 1atm = 760 mmHg真空度(H):當表壓是負值時,取它的絕對值,用真空度表示。
制冷/熱量
制冷量單位時間里由制冷機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所轉移的熱量。制熱量是單位時間內由空調器(熱泵型)從外界吸熱后向室內輸送的熱量。
COP制冷量/壓縮機電功率。冬季熱泵循環性能系數和夏季熱泵的能效比表達形式均采用COP(能效比)表示。
EER 制冷量/空調系統總電功率(EER值越高,表示空調中蒸發吸收較多的熱量或壓縮機所耗的電較少)。在夏季制冷時,制冷量(W或Btu/h)與輸入功率(W)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。
空調制冷學單位,冷噸又名冷凍噸,冷凍噸是指將一噸水冷凍為冰所需要的能量。1噸0攝氏度的水,在24小時內轉換成0攝氏度的冰的能力,冷凍噸表示冷凍機的制冷能力。1美國冷噸=3024千卡/小時(kcal/h)=3.517千瓦(kW);1日本冷噸=3320千卡/小時(kcal/h)=3.861千瓦(kW);1馬力(或1匹馬功率)=735.5瓦(W)=0.7355千瓦(kW);1千卡/小時(kcal/h)=1.163瓦(W);壓力是單位面積所受的力,以P表示。它的單位為帕斯卡,簡稱帕[Pa];(千帕[KPa]=1×103 Pa 兆帕[MPa] =1×106 Pa )溫度,濕度,清潔度、氣流分布,是所謂空調的四大要素,對四個要素加以調節,能夠控制室內環境以達到舒適的要求。
舒適的環境:夏季人體一般舒適溫度為:24~26℃。冬季人體一般舒適溫度為:18~22℃。在一定壓力下,蒸汽的溫度高于對應壓力下的飽和溫度,稱為過熱蒸汽。在一定壓力下,液體的溫度低于對應壓力下的飽和溫度,稱為過冷液體。吸氣溫度超過飽和溫度的數值稱為吸氣過熱度。吸氣過熱度一般要求控制在5~10℃。液體溫度低于飽和溫度的數值稱為液體過冷度。液體過冷一般發生在冷凝器底部、經濟器內、中間冷卻器內。節流閥前液體過冷有利于提高制冷效率。蒸發壓力(溫度):制冷劑在蒸發器內的壓力(溫度)。冷凝壓力(溫度):制冷劑在冷凝器內的壓力(溫度)。 指傳熱壁兩側的兩種流體的溫度差。溫差是熱傳遞的推動力。比如:制冷劑與冷卻水;制冷劑與鹽水;制冷劑與庫房的空氣之間均存在溫差。由于傳熱溫差的存在,使得被冷卻物溫度比蒸發溫度高;冷凝溫度比冷凝器冷卻介質溫度高。濕度是指空氣的潮濕程度。濕度是影響換熱的一個因素。濕度的三種表示方法:在一定溫度下,一定量的空氣只能容納一定的水汽,超過這一限度,多余的水汽就會凝結成霧,這種一定限量的水汽量稱為飽和濕度。在飽和濕度下,有對應的飽和絕對濕度ZB,它隨空氣溫度變化而變化。在一定溫度下,空氣濕度達到飽和濕度時稱為飽和空氣,它不能再接受更多的水汽;能夠繼續接受一定量水汽的空氣稱為未飽和空氣。未飽和空氣的絕對濕度Z與飽和空氣絕對濕度ZB的比值即相對濕度。φ=Z/ZB ×100%。用它來反映實際絕對濕度接近飽和絕對濕度的程度。 水系統空調由室外主機和室內末端裝置組成,通過室外主機提供空調冷/熱水,由水管系統輸送到室內末端裝置,水與空氣在室內末端處進行熱交換來消除房間冷/熱負荷。是一種集中產生冷/熱量,但分散處理各房間負荷的空調系統型式。
氟系統空調以制冷劑為輸送介質,采用變制冷劑流量技術,室外主機由室外側換熱器、壓縮機和其他制冷附件組成,室內機由直接蒸發式換熱器和風機組成。一臺室外機通過管路能夠向若干個室內機輸送制冷劑液體。通過控制壓縮機的制冷劑循環量和進入室內各換熱器的制冷劑流量,可以適時地滿足室內冷、熱負荷要求。